【本報訊】
為推動「城鄉共學‧服務共好」理念,元智大學管理博士學會策劃並執行「大學隊輔志工」招募活動。11月12日於護理學系舉辦第三場說明會,邀請中華數位人文關懷協會創辦人盧志山老師(盧爸爸)分享多年來深耕原鄉教育的心路歷程。活動由護理學系主任蘇英華教授與管理博士學會理事長陳建松博士主持,學術主委蔡金倉博士及志工陳素娟協助進行,現場氣氛熱烈。
盧志山老師以「一趟奇幻的旅程」為題,帶領同學重新思考「服務」的意義。他說:「當我們勇敢離開舒適圈、走進部落,看見不同的文化與生活方式,會發現世界比我們想像的更廣、更溫暖。」這段話觸動了在場護理系學生的心,他們紛紛表示,希望透過志工行動,把所學的關懷精神化為真實的陪伴與行動。
理事長陳建松博士也引用傅佩榮教授提出的「身體健康、心智成長、靈性修養」三面向,勉勵同學:「唯有透過服務與關懷他人,才能實現真正的快樂與成長。」元智大學自成立以來,持續推動人文關懷與在地實踐,IC部落社更連續12年參與部落共學計畫,並於去年榮獲教育部全國績優社團表揚。
(中華數位人文關懷協會創辦人盧志山老師(盧爸爸)分享深耕原鄉教育的心路歷程/照片由護理系提供)
今年除延續「織羅團隊」與花蓮玉里春日國小及新北萬興國小的合作外,更成立全新的「魯南團隊」,與桃園成功國小及屏東三地門鄉口社國小(排灣族)攜手推動「跨城鄉教育共學計畫」。計畫將結合寒暑假營隊與數位互動學習平台,帶領學生在「看見、關懷、改變」的歷程中,深化服務學習的核心精神,實踐教育共學與文化交流的價值。
護理學系的同學對參與部落服務充滿期待。他們表示,從課堂中學到的「以人為本」照護理念,正是走入部落最真實的實踐機會。有人說:「我想親身了解原鄉長者的生活方式與健康需求,學會傾聽與陪伴。」也有同學笑著說:「我期待在部落孩子的笑聲中,找到護理最純粹的初心。」
活動最後,蘇英華主任感性地說:「護理不只是照顧病人,更是看見生命的多樣與力量。希望同學在部落學習的旅途中,學會尊重文化差異、培養同理心,並將這份人文關懷帶回臨床與社會。」
元智大學的隊輔志工計畫,不僅是一場服務行動,更是一段「從鳥眼到蟲眼」的生命探索——從俯瞰的距離走向貼近的理解,讓青年志工在每一次互動與陪伴中,看見台灣的美,也看見更成長的自己。

(參與師生合影/照片由護理系提供)
正體中文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