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由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與漢儒文教基金會、華儒青年關懷基金會合作舉辦的漢儒書院「元智經典文化講座」,近日邀請前常務次長林文燦擔任主講人,以「公職生涯的啟承轉合」為題,結合數十年公職經驗,分享他在制度與人生修煉中的深刻體悟。
林文燦表示,自己的職涯就像一篇文章,啟承轉合自成章法,不僅是一段專業歷程,更是一場持續自我修煉與服務社會的實踐。他強調,常任文官的價值並不在於權力或頭銜,而是「盡其當然、順其自然」,在無名中積累陰德,默默支撐政務官推動施政,正如南懷瑾所言「做好事,不留名才是陰功積德」。
(林文燦次長分享公職心法/照片由終身教育部提供)
他指出,常任文官的核心價值在於「因人成事,以創造人民最大的幸福」,這不僅是行政效率的展現,更是對人民長期福祉的承諾。他以自身經歷舉例,從公立醫院薪資績效化、年金改革合理挹注基金,到農田水利會改制的雙軌制度設計,皆體現專業文官在政策形成中扮演「專業建議、政策效益極大化、政治爭議極小化」的三大角色。
「常任文官是國之長城。」林文燦指出,與隨政黨更迭的政務官相比,常任文官確保制度的連續性與行政的穩定性,新加坡就是典型案例,高素質的文官與政治領導人合作,讓政策推動不因政治波動而中斷。
談及專業養成,他引用「一萬小時法則」強調持續學習與刻意練習的重要性。他認為,公務員必須區別「職稱」與「稱職」,唯有專業與操守才能真正贏得體制內的尊重與信任。同時,他提醒在不同階段應培養不同能力:承辦人要追求專業精進,主管則需協助團隊成長,「當部屬的建議有六成勝算時,就應該支持他,這樣不僅能避免錯誤,更能激勵士氣。」
儘管職涯並非一路順遂,林文燦強調「當上帝關上一扇門,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順其自然的心態是面對逆境的關鍵。他分享自己不依賴應酬,仍能憑藉專業升任常務次長,證明「專業才是立足之本」。
(林文燦次長分享公職心法/照片由終身教育部提供)
談到退休心境,他形容這是一次「優雅轉身」,並規劃「三分旅遊、三分健身、三分工作」的生活節奏,持續透過授課、著作與演講延續自我價值,實踐「終身學習」的人生哲學。
元智大學指出,「元智經典文化講座」以生活化的主題帶領大眾活用經典,打動人心。透過林文燦次長的分享,不僅能理解台灣常任文官在民主政治中的專業價值,也能為社會大眾提供關於職涯、專業與人生態度的啟發。
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其他場次線上經典講座參考如下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yzulle1107/videos
更多精彩AI及資安課程,免費線上直播參考如下網址: 元智大學線上學習平台:https://e.lifelong.yz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