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由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主辦、桃園市文化局補助的「散文與採訪工作坊」於 8月16日在元智大學舉行。活動由元智大學李奇鴻老師主持,邀請張馨潔老師與李筱涵老師分別於上午與下午場次進行專題講授,帶領學員在文字創作與新聞採訪之間展開深度探索。
上午場由張馨潔老師主講「從下筆開始:作文到散文的跨越」,課程聚焦於題材尋找、細節觀察與情境描寫。張老師說到,靈感往往源自日常生活的細微處,例如一個念頭、陌生人的身影或庭院的花樹。隨後,老師進一步指出,散文不同於作文,不僅著重於表達主題,更需要展現作者心性與風格,透過具體細節與情境鋪陳,才能使文字鮮活生動,而突破陳腔濫調的主題與抒情手法,正是源自於我們對生活的觀察與熱情。
(張馨潔老師主講「從下筆開始:作文到散文的跨越」/照片由中語系提供)
下午場則由李筱涵老師主講「青春觀點:啟動你的採訪超能力」,引導學員進入新聞與文學交會的領域。課程探討新聞的客觀紀實與文學的主觀表達如何融合,形成具故事性的報導文學。李老師提醒,採訪必須秉持倫理原則,如實呈現事實,但也根據屬性,適當地加入採訪者的視角。李老師擁有許多採訪經驗,課程中分享人物專訪的技巧:以核心人物為敘事線索,透過場景、細節與對話描摹故事,使抽象議題更具人性與啟示。
(李筱涵老師(中)與同學合影/照片由中語系提供)
主辦人李奇鴻老師表示,元智大學文學獎已歷經二十五屆,近三年更增設高中組,徵稿範圍逐年擴大,也見證了高中生在文學上的潛能。他強調,設立高中組並不僅是「新增一個組別」,更包含透過訪談自願參與的高中生,深刻理解他們的創作歷程與思維模式,藉此掌握青年世代的文學觀點。他認為,這些寶貴經驗不僅能回饋於文學獎的舉辦,更能透過工作坊的互動,幫助年輕學子在表達自我與關注社會之間找到平衡,真正達到從大學端「向下紮根」的教育目標。
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主任洪士惠表示,中語系長年致力於寫作教育,已培養出許多優秀人才,其中不乏榮獲全國性文學獎項者。此次與文化局合作舉辦工作坊,不僅延續系所對於文學教育的使命,更希望透過散文與採訪的實作引導,讓青年學子在文字中找到自我,並在社會中發揮影響力。她強調,中語系將持續推動文學閱讀與創作,為培養新世代的人文關懷與書寫能量奠定基礎。
現場學員也熱烈分享心得。來自鳳山高中的余同學表示:「老師的想法很新穎!感覺近距離接觸到作家的思維,老師在日常生活就能觀察到很多事例,像是牙齒像階級、包裹上的名字被丟到垃圾桶聯想到自己。」來自武陵高中的薛同學則說:「從老師的課程獲得很多共鳴與啟發!也謝謝老師超級仔細地看過大家的文章並給出修改方向。」
(張馨潔老師與同學分享寫作經驗/照片由中語系提供)
透過本次課程,學員不僅獲得了專業知識與具體技巧,更在與講師的交流中深化了對散文與採訪的理解。此次活動充分展現了元智大學推動人文教育的努力,也為未來更多跨世代、跨領域的文學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礎。